第27章
丁小甜拆开信,

出信纸, 展开来看。
只见上面写着。
小甜同志,你的来信我已经收到, 家里也写了信来, 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不过,你带着秀琳回了娘家,生活上一定会遭遇困难,我看不如过些⽇子气消了就回去, 毕竟那是我们的家。
稍后我会给你寄些钱来。
地址是你大哥新屋这边没错吧?
另外,我也很想念你和孩子。
何忠灿,某年某月某⽇
这种写信的调调跟何忠灿说话的风格相近,都是很简短,不废话。
看完信, 丁小甜脸上没什么表情, 这让在一边坐着看丁小甜看信的唐⽟香有点儿紧张,她碰一碰女儿,问:“小甜, 女婿信上怎么说的啊。”
“妈, 忠灿说,他支持我,站在我这边, 稍后他会给我寄点钱来。不过, 他还是劝我气消了, 就回去。”丁小甜说。
“这还差不多, 看来,女婿也是个明理的人。”唐⽟香听了松了一口气,笑着说,“对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呢?”
“等忠灿回来探亲,那个时候,正好我在光荣小学代课的工作也告一段落了。我这就给忠灿写信,告诉他我在光荣公社小学代课的事情,还有学校放暑假了,我会带着秀琳去队部上看他。”
“这样不错。”
接着丁小甜又跟⺟亲说起了姑姑丁红英昨天晚上到自己那里来想占便宜要肥皂的事情,还有自己是怎么拒绝她的。看样子姑姑记仇了,以后不晓得会不会报复自己。
唐⽟香听完说:“小甜,你做得对,你别怕,你⾝后还有一家人呢。”
丁小甜点点头。
⺟女两人说话间,秀琳已经睡着了。
丁小甜就把孩子抱到⺟亲屋子里的

上睡了,接着出去把自行车还给队部。
她再走回新屋那边,一边跟⺟亲说些闲话,一边把给丈夫的信写了。
在信中,丁小甜告诉他,自己回到娘家这边后,把老屋打扫⼲净,自己的兄弟帮着把房顶修修,她带着女儿秀琳就在老屋住下了。还有,生产队的夏队长帮着推荐她去了光荣公社小学当二年级的数学代课老师,每个月有三十一块钱的工资,但是没有正式编制老师的福利。生学放暑假后,她打算带带着秀琳去队部上看他,具体出发时间,等她定下了出发的时间买了票,会给他发个电报。现在她跟女儿秀琳在娘家这里,娘家人都很照顾她,生活上也没什么困难。至于回婆家,她想等到他回家探亲的时候再跟着一起回去。以及,如果他给寄钱,就寄到大哥这边。
本来,她想在信里跟他谈谈大家和小家的问题,可是后来一想,想要在信里面说清楚自己的主张,并且说服丈夫是很难的。不如下个月放了暑假去丈夫的队部上探亲,再面对面地跟他探讨好一些。所以,她就没写这事。
比起丈夫简短的信,丁小甜写给他的信要多上一页,显得啰嗦一点儿,这也符合她跟何忠灿在一起时说话的调调。
何忠灿曾经说过,丁小甜话多,不过,他

听。
想到这里,丁小甜笑了笑,在信的最后落款,丁小甜,某年某月某⽇。
写好信,她管⺟亲要了个信封,把信折好装进去。
这时候,午睡的秀琳也醒了,丁小甜带着信,抱着孩子回新屋那边去了。
回去之后,她照常是喂

,顺便去找大喇叭焦大娘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就是自己认识的老师的朋友是钢铁厂的,有胶鞋要换

蛋,如果焦大娘想换胶鞋的话明后天可以来找自己。
焦大娘忙问:“小甜,一双胶鞋咋换的?”
丁小甜说:“十六个

蛋,这可便宜,大娘,你要的话就快点儿,我给你留一双,鞋子不多,眨眼就没了。”
焦大娘也知道公社黑市上的胶鞋是两元钱一双,如果按照丁小甜说的,十六个

蛋,就算一角钱一个,也才一块六,省下了四⽑钱呢。
这当然可以说是便宜!
她早就想给儿子买一双胶鞋穿,现在丁小甜那里有胶鞋,她肯定愿意用

蛋去换一双胶鞋的。
“小甜,我要一双,我儿子的脚是四十一码的,明天我就把

蛋给你送来。”焦大娘说。
“好,我一定给大娘留着。”丁小甜一口答应。
丁小甜从焦大娘回家之后算了算账,一双胶鞋十六个

蛋,古老师给自己两双胶鞋,能换三十二个

蛋,古老师要的价格是二十一个

蛋,自己在中间能赚十三个

蛋。
五块肥皂,古老师算的是是能换二十二个

蛋,实际上自己可以换到五十个

蛋,能赚二十八个

蛋。
再来做除法,十三除以二,得出每双胶鞋她可以赚六点五个

蛋。

蛋按照八分钱算,就是五⽑二。
二十八除以五,得出每块肥皂能赚五点六个

蛋。

蛋按照八分钱算的话,就是四⽑四。
拿胶鞋和肥皂比较,得出胶鞋的利润率更⾼。
这是古老师这边的情况。
袁会计那边,一块肥皂三⽑六,她可以换十个

蛋,除去成本,她赚了六⽑四。
把袁会计这边提供的肥皂和古老师那边提供的肥皂相比,显然是袁会计这边,一块肥皂她要多赚两⽑。
单从这方面比较,明显是跟袁会计做肥皂换

蛋的买卖,她更赚。
然而,考虑到古老师那边认识的钢厂车间主任

人有可能提供很多的以物换物的买卖,丁小甜觉得从古老师那里少赚几⽑钱也无所谓。
去焦大娘那边预先卖出了一双胶鞋之后,丁小甜认为接下来的事情,只需要等待就行了。
果然,下午下工之后,丁小甜早早地做好晚饭,跟女儿一起吃完晚饭,又特意烧了一壶开⽔凉起来,一会好招待上门来买

蛋的人喝。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她这里来了三四拨人,都是来用

蛋换肥皂的。
昨天换剩下的十一块肥皂,一会儿功夫就被全部换完了,后面再来的人,就只能空手而回了。
不过,丁小甜对她们说了,明后天学校还有老师拿来肥皂和胶鞋跟社员们换

蛋,今天没有换到肥皂的人明天来还有胶鞋换,只不过两双胶鞋里面的一双已经被焦大娘预定了,要想换胶鞋的明天下午早点儿来。
听说丁小甜这里还可以换胶鞋,她们当然会打听多少

蛋换一双,丁小甜说十六个

蛋换一双胶鞋,她们一听,都抢着要剩下那一双。
丁小甜只能说明天谁先来谁先换,要是没换到也不要紧,过些⽇子,学校老师又发劳保了,她还可以帮忙,让大家用

蛋换到胶鞋和肥皂。
没换到肥皂的社员们回去了,丁小兰和丁建军进屋了,一眼看到桌子上的一百多个

蛋,两人就问她肥皂都换出去了吗?原来今天他们从别的社员嘴里听说了二姐当了代课老师,就拿到了村里人紧缺的肥皂回来,不少人抢着拿

蛋去换肥皂的事情。吃晚饭的时候,又听到了大嫂在那念叨二姐不照顾家里人,结果他们的妈妈说二姐要给家里拿肥皂,就是不喜

别人去要。等到在老屋吃了晚饭回来,看到二姐屋里一会儿进去一个人,他们就耐心地外面等着,看着没人进去了,才走进来跟丁小甜说话。
丁小甜点头,笑着告诉他们:“十一块肥皂都换出去了。明天早晨你们在我这里吃饭,我煮稀饭,每个人给你们煮个

蛋吃。”
“二姐,不用了,你都是帮学校的同事换

蛋,我们吃了你的

蛋,你咋跟同事

待?”丁小兰一听立马摆手说。
丁建军倒是

了口口⽔,笑嘻嘻地问:“二姐,你给我们吃了,你们学校的老师不数数吗?”
丁小甜

低声说:“我帮忙,肯定还是要给我点儿好处才行啊,吃几个

蛋是没问题的。放心,你们明天早晨来吃就是。”
丁建军一听立马⾼兴起来:“好,好,简直好久没吃煮

蛋了,好想吃。”
丁小兰望着弟弟头摇叹气:“哎,好吃鬼。”
“对了,建国,给你的书,你每天看没看?”丁小甜忽然问。
丁建国苦哈哈地说:“看了啊,每天晚上觉睡之前都看了半个小时的,语文还好,我能读懂。就是数学,自学起来有点儿困难,一道题要做半个小时,一天只能做一道题。”
丁小甜:“数学先自己思考解题方法,实在做不出来了再拿过来问我。”
丁小兰一直对二姐让四弟学习有点儿疑惑,这时就问了:“二姐,你为啥叫四弟学习,不叫我学习呢?”
丁小甜看向丁小兰:“怎么,三妹,你也想学习吗?要是你也想的话,你跟建国两人可以一起学,还能彼此监督,遇到不懂的地方,你们两个还可以讨论一下。”
丁小兰今年十七岁,要是四年之后恢复⾼考,她才二十一岁,年纪也不算大。
当然比起丁建国年纪大上一些。
丁老太重生之后,看到四弟时,就想起了他因为没读书,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都毁了,所以想让他读书。
至于自己的三妹丁小兰,两年之后跟夏队长的儿子夏志強恋

结婚。
夏志強很有本事,改⾰开放后,建了村办建筑材料厂,发家致富。二十年后,成立了建材集团,⾝家上亿,三妹成了董事长夫人,⽇子过得

滋润。
丁小甜才没有让自己的三妹跟四弟一样读书。
在丁小甜看来,三妹真不用去选择读书那条路,因为她本来的人生道路就不错。
夫

恩

,儿女成行,丈夫能⼲,

情甜

,这样的人生难道就比去读书,走一条自強自立的路更差吗?
重生了的丁老太对此想得更加透彻一些。
她认为三妹不用改变原有的人生轨迹,而四弟需要。
只是,现在三妹提出来为什么自己不让她读书,她呢,也愿意让三妹自己来选。
丁小兰说:“考我虑考虑,每天上工回来都很累了,我没多想还要费精神去读书。至于老四,他是个好吃鬼,二姐只要每个星期给他一个

蛋吃,他就愿意好好念书,做你的试题的。”
说到最后,她笑出了声。
丁建国朝着她做了个鬼脸,说:“我又学了又吃了,这可是物质精神双丰收哦,才不是什么好吃鬼呢!”
丁小兰:“你就贫吧,我可不羡慕你的物质精神双丰收。”
“对了,建国,小兰,你们认识其他生产队的人吗,尤其是你们当初在公社小学上课时的同学?”丁小甜想起一些事情,就开口问他们。
在公社的初中和⾼中停课之前,丁小兰和丁建国在光荣小学读书,所以丁小甜才这么问。
丁建国抢着说:“认识啊,我有好几个耍得好的同学现在还在一起玩,有我们生产队的,也有周围几个生产队的。”
丁小兰随后说她也有好几个同学还在来往,跟丁建国差不多。
她问丁小甜:“姐,你问这个⼲嘛?”
丁小甜告诉他们,自己现在去光荣小学当代课老师,学校老师还有他们的一些朋友多出来一些肥皂胶鞋手套,他们想用这些东西换

蛋。自己呢,答应了帮忙,所以陆续自己这里会有不少肥皂和胶鞋,如果他们认识的同学家里有想用

蛋换肥皂和胶鞋的,都可以来找自己换。她呢,⿇烦他们帮自己宣传一下,当然,也不用大张旗鼓的宣传,只是说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听了就行。
为什么丁小甜要让自己的弟妹去帮自己向同学和朋友宣传呢。
只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
她考虑到跟古老师认识的钢厂车间主任的

人接触之后,大概会有大量的肥皂和胶鞋到她手里,要把它们都换成

蛋,她娘家所在的第七生产队的社员们恐怕没有那么多

蛋。
第七生产队虽然也有二百多户人,上千的人口,就算家家户户都养

,这

蛋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要是换上一段时间,恐怕就会面临没有

蛋可换的局面。
那样一来,就要找别的生产队的社员来换肥皂和胶靴。
早点让自己的弟妹帮着把自己手里有货要换

蛋的风声露出去,等到第七生产队没有

蛋可换的时候,还可以从别的生产队换到

蛋。
所以,她才对三妹和四弟说这样的话。
“好啊,没问题。”两姐弟⼲脆地答应。
又说了一会儿话,丁小兰和丁建国回屋去觉睡了,丁小甜把门关上。
拿出四个

蛋放在桌上,明天早上好把

蛋煮了,一人吃一个。
剩下的一百零六个

蛋,她取出一百个来用旧花布包了,放进篮子里,打算明天早晨去采摘些新鲜的小⽩菜放上面,明天一早给袁会计送去。
单出来的六个

蛋,丁小甜放进空间里的一个木箱子里,那个木箱子里有昨天用肥皂换的一百六十二个

蛋,加上今天放进去的六个,就是一百六十八个

蛋。
这一次,用袁会计给的二十八块肥皂票,丁小甜赚了一百六十八个

蛋。
如果按照黑市价格一⽑钱一个算,那就是十六块八⽑钱,顶得上她当代课老师半个月的工资了,这不过是两三天的事情。
丁老太可算明⽩了,为什么改⾰开放后,又那么多人下海经商,这钱来得就是比较快呀!
一百六十八个

蛋,她暂时不想拿来吃,或者拿去变成钱,她想用这些

蛋作为本钱,

换一些别的紧俏物资,赚够给女儿买一辆小童车的钱。
一辆小童车需要六十元,她现在已经有十六块八了,再有三个十六块八,就够了!
所以,要继续努力。
丁小甜充満了⼲劲。
晚上哄着女儿⼊睡之后,丁小甜照例进随⾝空间里去巡视下,看看秧苗和蔬菜长得如何了,再整理一下空间里的物品,围着红⾊土壤和蓝⾊土壤转上一圈,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没有。最后在随⾝空间里用⽔壶里的温⽔洗洗,出来刷牙漱口上

觉睡。
第二天早晨起来,精神奕奕的丁小甜喂

摘菜,给老屋附近的菜地浇⽔浇肥,最后做好早饭,喊三妹和四弟来吃饭。
饭桌上,一人一个煮

蛋,一人一碗红薯稀饭,素炒小⽩菜,一碟子泡菜。
丁建国吃着早饭,连说二姐这里的饭菜太好吃了,不管是饭和菜都是异常美味,丁小兰也有同

,她拿筷子夹起来一

泡豇⾖,说:“不可思议,这一

泡豇⾖虽然也是泡菜,可就是那么好吃呢,酸味咸味都刚刚好,还有一丝丝回甜味,又脆又

。这

泡豇⾖可以下两碗饭吃了。还有素炒小⽩菜也是,小⽩菜本⾝的清香味道很浓,咸味也很合适,还带了一种鲜味儿。也不知道二姐怎么炒的菜,我记得几天前,二姐也炒过一盘子小⽩菜吃,还没这么好吃呢。”
“对呀,对呀,我也想这么说。”丁建国在一旁

啄米一样点头赞同。
丁小甜只是微微一笑说了句是吗,就继续埋头吃饭了。
她当然不会对他们说,自己的泡菜坛子里的⽔,那可是用的随⾝空间里的泉⽔,还有就是她在泡菜坛子里面扔进去了两片空间中的神奇的小树的树叶。有那两片树叶在泡菜坛子里,里面的泡菜的味道不好才怪。还有就是素炒小⽩菜,现在放油后,就从玻璃瓶里面倒点儿晒⼲的神奇树叶粉末进去,什么姜片和花椒都不用放了,只是为了让素炒的小⽩菜好看,才放了点⼲辣椒进去点缀一下。
有了调味的神奇小树的树叶,她不但可以节约买调料的钱,做出来的菜的味道也是超级好吃。难怪自己的三妹和四弟吃到泡菜和炒⽩菜,会这么说了。
四个人把丁小甜做的早饭一扫而光,丁小甜洗完碗筷刷了锅,把门一锁,让三妹和四弟先把秀琳带去给⺟亲,她则是去了队部借了自行车,然后骑着自行车直接去了光荣公社。
今天早晨,她需要早点儿去袁会计家,把一百个

蛋给她。
到了公社信用社的家属院门口,还是那个保卫,看到丁小甜,他走出来,扫了她和她的自行车一眼,看到自行车上什么也没有,就挥挥手让她进去。
丁小甜推着自行车去了袁会计家的楼下停了,把车锁上。
她走进楼梯间,看看周围没人,赶紧把早晨就铺了一层小⽩菜在上面的那个装了一百个

蛋的竹篮子从随⾝空间里面拿出来。
提着这篮子

蛋,丁小甜

门

路地走到楼道尽头,敲响了袁会计家的家门。
“笃笃笃!笃笃笃!”丁小甜连续敲了几下之后,有人来给丁小甜开了门,开门的正好是袁会计。
她一看是丁小甜,还有她手里提着的篮子,赶忙让她进屋。
丁小甜一进屋,她忙把门关上,拉着丁小甜往厨房里面走几步,然后笑着说,自己这两天都在盼望着丁小甜来呢。
“袁姐,这是一百个

蛋,你点点数。”丁小甜把手里装着

蛋的篮子递给袁会计。
袁会计虽然嘴巴里说不用数,可她还是在把

蛋从丁小甜的篮子里往自己篮子里捡的时候,认真的数数。
数完了,对得上数,她向丁小甜表示

谢,然后拿了十块钱给丁小甜。
丁小甜收下了钱,对她说不用谢,还说,如果以后袁会计单位发什么劳保用品,有多的剩余的,都可以来找自己,自己帮着换成

蛋。
“小甜啊,我们家这两个月倒是没什么多的劳保用品了,不过,我们主任倒是有些肥皂布票啥的,不知道你能不能再帮下忙,帮着她换换呢。”袁会计笑着问。
“你们主任?你是说信用社主任?”
“不是,是我们会计主任,萧主任。”
“哦,不知道她有多少肥皂票和布票呢?”
“她说,她有八十四张肥皂票,布票有十二尺。肥皂票还是可以

给你,按照我给你的肥皂票换

蛋的数目来换,至于布票,就是不晓得你买什么布了,一般来说有劳动布还有棉布,价钱不一样。”
丁小甜在心里默默地算账,如果十二尺布票买成劳动布的话,可以做两件⾐服,价钱大约在十二快到十五块左右。就算最少十二块,也要换一百二十个

蛋。
⾐服要是卖给村民,肯定要卖十五块以上,也就是一件⾐服,她能赚两块钱左右。两件⾐服四块钱,换成一⽑钱一个的

蛋就是四十个

蛋。
八十四张肥皂票,正好是袁会计给丁小甜的二十八张肥皂票的三倍,全部买肥皂,需要三十块钱,给人家三百个

蛋后,这次她能到手超过五百个

蛋。
也就是说,如果帮着公社信用社的会计主任萧主任用肥皂和布票换了

蛋,她想给女儿买小童车的钱,就差不多够了!
这可把丁小甜⾼兴坏了。
m.LAoHuXs.cC